- A+
202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数学文科4,收集并整理202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数学文科4得系列试卷及其答案,查看更多202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请关注我们!
1、202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数学文科4
2、202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数学文可
3、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2022年(六)数学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 着晨曦。
②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 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③艺术家能领悟平凡事件中的微妙之处,也能 人生中细微的感情变化。
B.企盼放射领受
C.企盼折射领略
D.顾盼放射领略
“企盼”有“迫切地希望”之意,句中“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正是“希望”之意。“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放射”仅指一种物理现象。“领略”有“欣赏、晓悟”之意,而“领受”重在“接受”。点评:近义词的区分可运用“拆词组词法”来解答,用近义词中的不同语素组成,从而区分其细微的差别。学生平时要多阅读,培养语感,从而区分其细微的差别。
202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文科数学5
孔子提倡正名思想的实质是()。
B.名副其实
C.修缮名声
D.端正名利
为何需要正名
《论语·子路篇》云: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问孔子:“卫国国君等你去治理政事,你先做哪件事?”孔子回答说:“一定是纠正各种名分。”这令子路无法理解,不敬之辞竟然脱口而出:“真的是这样吗?老师你迂腐了,为什么要去纠正名分?”孔子似乎也有些生气了,说:“真粗鲁啊,子路!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应该保持沉默。”接着孔子讲述了“正名”的重要性:“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说话不能顺理成章,做事就很难成功。事情做不成功,礼乐就不能兴盛,礼乐无法兴盛,就会导致刑罚不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君子纠正了名分就可以说得顺理成章,说得顺理成章则一定可以行得通。”说完之后,孔子对子路的无理冲撞根耿耿于怀,批评道:“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对“正名”的看法。“正名”便是“纠正名分”,为什么需要纠正名分?因为当时很多人不按名分办事,天子观赏的舞蹈,大夫却私自在自家的庭院里表演,天子祭祀时演唱的诗,大夫们祭祀时私自演唱,这类事层出不穷。孔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故此,他将“正名”视为“为政”的首要工作。 当然,最根本的是“正不名”必然会导致“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和“民无所措手足”,一旦如此,天下何以天平?人民何以安身?“修己安人”与“内圣外王”便成了一句空话。
编辑本段“正名”“正”什么
“正名”如此重要,那么,“正名”究竟应该“正”什么? 我认为主要“正”两个方面:一、正名分;二、正责任。这两者是管理的基础,名分不正必然会导致职务不清晰,职务不清晰,就会导致“言不顺”。责任不正则会导致很多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那么,《论语》中是如何进行正名分和正责任的呢? “觚不觚,觚哉?觚哉?”这是《论语·雍也篇》中的一章,直译出来毫无意义:“觚不像觚,还是觚吗?还是觚吗?”但是,我们知道《论语》讲求字字推敲,句句达意,怎么可能会出现一句毫无价值的话?结合“正名”来看,我们便可以明了这句话的用意了。事实上,孔子是在感叹:“君王不像君王,臣子不像臣子,这个世界能不乱吗?” 在一次回答齐景公问政时,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篇》)这一回答更是强调了名分的重要性:只有君王像个君王,臣子像个臣子,父亲像个父亲,儿子像个儿子,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会发展。可是,孔子所处的社会却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在孔子看来,首先要正名分,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身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非不顾名分,胡乱行动。 明确了名分之后,紧接着要明确责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仅要求“君王像个君王,臣子像个臣子,父亲像个父亲,儿子像个儿子”,还要求“君王”、“臣子”、“父亲”、“儿子”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尤其是君王、大夫这些管理者,必须带头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惟有如此,才可以使下属恪守职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领导不正,下属自然不正,领导以身作则,则下属自然也就严格履行职责了。 正名分与正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缺一不可的。一旦做到了这两点,则可谓“为政有道”。那么,如何评估“为政”是否“有道”呢?孔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庶人不议政事。天下有道之时,庶人称道庶人的职责,自然无暇也无意去议论政事。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
- 答案获取
-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 答案获取
-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