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试卷选修四,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试卷选修四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1、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
2、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该考模拟经典卷
3、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高2数学解三角形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也。祖约,梁特进。父旋,梁给事黄门侍郎。众好学,颇有文词,起家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与陈郡谢景同时召见于文德殿,帝令众为《竹赋》。赋成,奏,帝善之,手敕答曰:“卿文体翩翩,可谓无忝尔祖。”当阳公萧大心为郢州刺史,以众为限内记室参军。寻除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兼散骑常侍。聘魏,还,迁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舍人如故。侯景之乱,众表于梁武,称家代所录故义部曲,并在吴兴,求还召募以讨贼,梁武许之。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梁武于城内遥授众为太子右卫率。京城陷,众降于景。
景平,西上荆州。元帝以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寻迁司徒左长史。江陵陷,为西魏所虏,寻而逃还。敬帝承制授御史中丞。绍泰元年,除侍中,迁左民尚书。高祖受命,迁中书令,中正如故。以众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
众性吝啬,内治产业,财帛以亿计,无所分遗。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永定二年,兼起部尚书,监起太极殿。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又携干鱼蔬菜饭独啖之,朝士共诮其所为。众性狷急,于是忿恨,遂历诋公卿,非毁朝廷。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后因其休假还武康,遂于吴中赐死,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陈书·沈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B.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C.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D.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我国古代文体。赋盛行于先秦,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B.永定,为陈高祖年号。年号是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起部尚书,官职名。西晋始置,为尚书省属官,掌管营造宗庙、宫室。
D.休假,汉代时出现明确的官员休息制度,每五天休息一次。唐代时改为旬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众爱好读书,文采斐然。梁武帝制《千字诗》,沈众为诗作注解。他和陈郡谢景同时被召进文德殿,他写的《竹赋》一文得到了梁武帝的赞赏。
B.沈众临危请命,为君分忧。侯景叛乱之时,沈众主动请缨,他上表给元帝,请求回乡招募祖辈的故交和部下军队来讨伐侯景。
C.沈众性格急躁,不堪受责。对于满朝士子的指责,他忿恨不已。于是对公卿进行恶意攻击,并且还诽谤诋毁朝廷。
D.沈众本性吝啬,极其节俭。他家中产业十分丰厚,却分毫不施与他人。他穿着俭朴,常常穿着布袍草鞋,用麻绳当作腰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众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
(2)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
试题答案
【答案】
【1】B
【2】A
【3】B
【4】(1)(高祖)因为沈众在州中知名,非常敬重他,赏赐优厚,超过了当时有名的人。
(2)高祖大怒,因为沈众平素有美好的声望,不想公开杀死他。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等到侯景包围了台城,沈众带领同族和见义归附于他的五千余人,入援京都,驻扎在小航,对着叛贼的东府布阵,军容非常齐整,侯景很惧怕他。
句中,“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是“率”的宾语,因此“宗族”和“及义附五千余人”中间 不能断开,排除 AC两项。“对贼东府”是“置阵”的状语,表示置阵的对象,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 AD两项。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A项,“赋盛行于先秦”解说错误,赋盛行于汉魏六朝。
故选A。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 项,“沈众上表给元帝”弄错对象。原文表述为“侯景之乱,众表于梁武”,沈众上表给梁武帝。
故选B。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
(1)以,因为;优渥,优厚;时辈,当时有名的人。
(2)素,平素;令,美好;显,公开。
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祖父沈约,任梁特进。父亲沈旋,任梁给事黄门侍郎。沈众爱读书,文笔很好,初任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那个时候,梁武帝制《千字诗》,沈众为诗作注解。他和陈郡谢景同时被召进文德殿,梁武帝吩咐沈众作《竹赋》。写完之后,呈给武帝,武帝认为写得很好,亲手写诏答沈众说:“你的文章文采飞扬,可以说是无愧于你的祖辈。”当阳公萧大心担任郢州刺史,任命沈众当限内记室参军。不久任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升任太子中舍人,兼散骑常侍。访问魏,回来后,升任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舍人职不变。侯景叛乱,沈众上表给梁武帝,称祖辈属下的老朋友和部下军队,都在吴兴。请求还乡召募他们来讨伐侯景,梁武帝答应了他。等到侯景包围了台城,沈众带领同族和见义归附于他的五千余人,入援京都,驻扎在小航,对着叛贼的东府布阵,军容非常齐整,侯景很惧怕他。梁武帝在城内遥授沈众为太子右卫率。京城陷落,沈众向侯景投降。
侯景被平定后,沈众西上荆州,元帝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不久迁任司徒左长史。江陵陷落,他被西魏俘虏,后脱逃回来。敬帝秉承帝旨,任命沈众为御史中丞,绍泰元年(555)任他为侍中,不久升任左民尚书。高祖称帝,他升任为中书令,中正职不变。高祖因为沈众在州中知名,非常敬重他,赏赐优厚,超过了当时有名的人。
沈众本性吝啬,家中有许多产业,财物丝绸多以亿计,没有一点分给他人。他自己饮食起居非常节俭,每每在朝会之中,衣服破裂,有时亲自提着鞋帽。永定二年,兼任起部尚书,督管营造太极殿。常穿布袍和麻草织的鞋,用麻绳当腰带,又把带来的干鱼蔬菜饭食独自享用,朝廷官员都责备沈众的行为。沈众性急不能受委屈,由于这些而忿恨不已,于是恶意攻击所有公卿,诽谤诋毁朝廷。高祖大怒,因为沈众平素有美好的声望,不想公开杀死他。后来因沈众休假回到武康,于是在吴中赐死,时年五十六岁。
3.A 【解析】由“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可见作者强调变法导致逐利轻德,对国家不利,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才的选拔,排除B项;“青苗取息、京东转运司剥民希宠”体现的是对百姓的盘剥,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王安石变法的结果,而只是强调了对民风道德的影响,排除D项。
5.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共产党开展敌后游击战与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相配合,材料反映了新四军配合正面战场牵制打击敌人,故选D项;仅依据材料无法说明江南成为全国抗战中心,排除A项;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全面抗战路线是指放手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的路线,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 答案获取
-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 答案获取
-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