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金太阳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一,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金太阳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一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1、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英答案高一
2、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卷选修1 百度网盘
3、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23·DY·数学-RA-必修5-N 数学(一)1答案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姜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水之滨的磻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答案】
【1】C
【2】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了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错误,“没远烟”应是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
故选C。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赏析表现手法和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题有三个问,第一问:颔联写了哪些意象,第二问: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三问: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前首先要请明确颔联的意思。颔联“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的大概意思是: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然后根据题干提问顺序,逐问回答。第一问:诗歌颔联“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关涉的意象有“残阳”“轻雨”“鸣蝉”,表达了对美好的大自然景色和安宁惬意的氛围的热爱之情: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轮西沉的残日,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第二问:首先明确手法为视听(动静)结合,然后分析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静态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动态描写。最后点明效果:诗人借助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表达出喜爱之情。第三问,出句写“残阳”,点明时间;对句写“何地”,点出空间,时空交融。加之前文对动静景物的分析,可以理解为: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画面。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对比。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从抒情的方式、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
8.C 【解析】材料中明太祖准许百姓联名赴京告发贪官污吏,把民众监督作为获取监察信息的重要渠道反映出皇帝鼓励民众对官吏进行监督,故选C项:材料仅是明初鼓励民众对官吏进行监督,不能以此得出、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
16.(1)政策:推行农业现代化;注重农村居民教育;重视粮食问题、保护农村土地;乡村振兴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12分) (2)因素:人地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突出;圈地
- 答案获取
-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 答案获取
-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