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必修一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必修一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1、卷卷临天下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2、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同步单元测试卷九年级RJB
3、2023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数学第八单元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松
石延年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
报言帝座抡材①者,便作明堂②一柱看。
注:①抡材,选择木材。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古松高耸挺拔,以盘屈不展为耻,树皮似铁般坚硬,饱经沧桑。
B.领联视听结合,颇有气势,“龙蛇动”“风雨寒”写出了古松的不凡风骨和气概。
C.颈联“苍藓”“丝萝”比喻势利小人,他们趋炎附势登上高位后,目空一切。
D.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表面上写古松,实际上另有寓意。
【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答案】
【1】C
【2】①表层含意:希望建造宫殿的人选择古松作为建造明堂的顶梁大柱。②深层含意:以木材喻人才,呼吁朝廷选拔像古松一样隐埋民间、品行端正又有才华的人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目空一切”错,颈联主要是以苍藓、丝萝的攀缘附托反衬古松的刚直伟岸。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手法及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含义就是翻译诗句大意;鉴赏手法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并说明效果;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报言帝座抡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意思是“告诉那为天帝建造宫殿选择木材的人,应当把这棵古松看作建造明堂的顶梁柱”。表层意思是,希望建造宫殿的人选择古松作为建造明堂的顶梁大柱。实际上尾联是托物言志,以木材喻人才,呼吁当权者起用隐埋山林的良材,作为建造明堂的顶梁大柱,意即呼吁朝廷选拔像古松一样隐埋民间、品行端正又有才华的人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9.B 【解析】由材料“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可知《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国之间的争端只能用和平方式得以解决,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非战公约》只体现了缔约国家的意愿,并不代表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6.(1)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棉纺织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帮的出现,长途贩运业的发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2分) (2)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2分) 理由:明清时期国家统一;人口增长;市镇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分) 【解析】(1)据材料“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可得,农产品的商品化,棉纺织业发达,靠近沿海说明交通便利;据材料“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商帮、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2)结合所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可得出明清时期国家统一,人口增 长,市镇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答案获取
-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 答案获取
-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